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其中明确规定,“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,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,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。”
自恢复高考以来,文化成绩一直是学生能否升入名校的决定性因素。这也造成了部分中学轻视、甚至无视体育锻炼,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状况。2011年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中首次启动体质测试,结果半数以上中学生得分不合格。体育成绩进高考,无疑能大大促进中学生投身体育锻炼,但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担心“素质体育”会变成“应试体育”。
一辩:中学体育课 至少每周三次?
正方:身体健康 方能应对紧张学习
徐建斌(学生家长):作为家长,我们知道孩子现在学习紧张,压力大。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只有通过积极锻炼,让身体健康,才能投入紧张的学习中。这方面学校要发挥作用,通过增加体育课保证锻炼时间,强制孩子们进行体育运动,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。
现在孩子身体素质太差,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。平时没事就躺沙发上看电视,或者坐在电脑前上网打游戏,根本不锻炼身体。以后体育真进了高考,他的分儿不知得落下多少。学校一定得增加体育课的次数,至少得每周三次。
反方:备考紧张 锻炼时间无法保证
刘静华(海淀区某中学高三学生):很多家长都说我们整天赖在家里,从不锻炼身体。其实根本不是这样,现在的中学生学业负担很重。尤其是我们高三生,备考非常紧张,根本无法保证身体锻炼的时间。
我每天早上6点半从家出门去上学,晚上7点才能放学回家,还得写作业,睡眠都不足7小时,哪来的锻炼时间。说实话,我倒是希望将体育纳入高考,这样学校肯定会增加体育课,我们就不用整个白天都耗在教室里,可以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。
二辩:高校自主招生 推广体质测试?
正方:实行体测 考生身体素质提升明显
刘金华(化名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师):在自主招生中实行体质测试加分的政策,能够引导考生在高三阶段加强身体锻炼,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明显。
去年,我们首次对参加自主选拔录取的新生进行了体质测试,结果半数以上考生得分不合格,引起社会关注。而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体质测试结果显示,不合格考生的人数已经降至半数以下,良好及以上(75分以上)的考生比率更是比去年上升了13%。我想,在体育成绩入高考政策尚未完全推行前,各校可以在自主招生中先行试点。身体素质好,才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。
反方:自主招生覆盖有限 体测无法惠及全员
侯正方(教育学博士):清华大学从去年开始的体质测试发出了要重视中学生体质的声音。单纯学习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。但是我认为如果通过在高校自主招生中推广体质测试,来促使广大中学生投身体育锻炼,与大家期待的“全员健身”目标差距太大。
原因很简单,在目前的高招制度下,高校自主招生的覆盖面非常有限。一所中学只有不到10%的成绩优秀学生会去参加自主招生。体测只会对这部分学生发挥作用。而对于别的学生来说,因为不参加自主招生,不需要体测,他们只要参加高考笔试竞争,所以,还是没有时间锻炼身体。
三辩:体育成绩该不该纳入高考?
正方:计入考核后,可以督促学生锻炼
赵俊(初中老师):我觉得可以计入高考成绩。因为高考,大家普遍觉得学习成绩更重要,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较弱,再加上生活习惯等问题,使得现在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确实不太好,肥胖率和近视率很高。如果把体育分数计入高考成绩至少会督促学生多锻炼,学校也会相应的给出一部分时间,比如加大体育课课时,让学生能够参加锻炼。
但是建议考试项目不要过于单一,并且如果计入高考成绩的话,也要完善监督机制,不能像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中考体育那样临阵磨枪,高强度的练半年,这样不仅起不到锻炼的作用,而且还对身体有损伤。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,还是要加强监督以保证锻炼确实有益。
反方:素质体育或将成为应试体育
陈果(化名 北京一零一中学学生):体育测评若只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那是可以的,毕竟有个好身体才能保证其他方面;但如果把体育考试纳入高考体系,和高考挂钩,甚至说变成能不能上大学的一个衡量标准,那就没有必要了。因为如果这样,那我们学生除了要面对本就繁重的学习压力,还要为体育担心,又添一层压力,体育考试也变成了一种新的应试。像中长距离的跑步测试,如果只凭考前的集中突击达标,能说是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吗?
并且所有学生先天身体素质本就各不相同,简单的规定几个测试项目,让所有学生都去考,也不算公平。再有,体育考试不像笔试“白纸黑字”,所以操作中也容易出现漏洞,又会出现新的不公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