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,从教二十一载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兢兢业业、默默无闻地耕耘着,以一腔热血投身于老区的教育教学事业,演绎着自己的无悔的人生----他叫汪常根,歙县大谷运中心校优秀教师。
心系教育,以校为家
已过不或的汪常根老师1992年7月毕业于黄山学院汉语言文学系,200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大谷运中心学校办公室副主任,2004年被评为歙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。他从1992年分配至竦坑初级中学到2000年调至大谷运中心学校,21年来一直深扎在老区这块偏远土壤,无怨无悔,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着周围的教师与学生。他认为,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,无论工作环境多么艰苦、工作内容多么枯燥,都应当以满腔热情去面对、去担当。
21年来,有的同事调走了,有的同事改行了,汪常根也曾憧憬过外面的世界,但一想起农村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,他便坚定地留了下来。在21年中,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,他没有缺过课、请过假。1998年4月,他喜结良缘,但这一年,他担任九年级语文、历史两个学科的毕业班教学,为了学校里的孩子,为了学校的工作,他把婚宴定在周末,连最基本的婚假都没有请,星期一就回学校上课了,同年,他所教的两门学科均在九年义务教育综合评估中获奖;1999年6月,孩子出世,此时的他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和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,为了毕业班的工作,他把孩子扔给妻子,全身心扑在毕业班学生身上,尽管妻子多方埋怨,但他还是坚持己见,在他心里,学校就是“家”;他母亲长年生病,家庭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,周一到周五,他从不回家,在外人的眼里,他是一个不孝的儿子,2009年、2011年,他父亲两次骨折,他急在心里,托亲戚、邻居把父亲送到医院,托邻居照看家里,只在周末才匆匆忙忙到医院陪伴父亲,别人难以理解,只有他父亲知道,孩子的心里有他,有这个家,只是学校更需要他的儿子,儿子离不开那些渴求知识的山里娃啊。
与时俱进,潜心教研
在教育教学工作中,汪常根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,是一名优秀教师,要为教师们起好示范和带头作用,要树立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形象。汪常根忘我工作,教学上认真负责,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,教学科研上大胆创新,他不仅严格要求学生,而且和年级组和教研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难关也力求高标准,讲究精益求精。长期以来,他担任毕业班教育教学,是学校的把关教师,业务骨干,虽是山区学校,甚至是最小、最偏的学校,但他在九年义务教育综合评估中曾7次获一、二、三奖,在同类学校里是难得的;他还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,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的新教法,不断丰富教学和理论水平,撰写的教学论文多篇获市、县奖,在大谷运学校,汪常根的教学论文奖是最多的,但他从没停止过,现在正致力于远程教育下的课堂教学的探索,他说,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,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,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学生。
淡泊明志,甘于奉献
汪常根老师在名利面前总是先人后已,总把学校利益、他人利益放在前面,甘当铺路石。在教学、教育、科研上那么较真那么执着他在荣誉和待遇面前总是淡淡地说,多给老教师、年轻教师一些机会,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,以至于到现在,21年了,原本在1998年就能申报中级职称的他到2006年才申报,到现在还没有被聘任中学一级,许多人都难以置信,是没有成绩吗?不是!他的教育教学教改成绩位于学校首位。是没有人缘吗?不是!学校的领导、同事视他为兄弟。只因他每一次都从学校大局出发,照顾老的,又照顾小的。现在他的同届同学有许多都高级职称了,他还是初级职称,有人说他太亏了,但他一笑了之。
2008年3月,学校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的叶道平老师突然生病住院,开始以为是小病,请了几天假,可是,病情一拖再拖,以至于2个月都未能来校上课,学生急啊,学校领导急啊,家长急啊,县局领导也急了,学生两个月历史课怎么办?以后的历史课怎么办?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呀,想找个人代都没办法,学校九年级三个班就叶道平一个历史老师,七八年级虽有,但都以难以胜任婉拒了,确实难以胜任啊,九年级历史面临中考,世界历史、中国历史、安徽历史共7本书,加上缺了两个月的课,谁有这个本事补啊!无奈之下,学校领导找到汪常根,开始他犹豫了,当时他带八年级两个班语文,还有总务副主任一摊子事,又不是本行,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看着县局领导、学校领导着急的神情,看着一个个孩子渴求的眼睛,汪常根咬咬牙,毅然答应了学校的请求,他知道,他所答应的不是几节课,而是九年级学生历史中考的重担,那一天,领导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可汪常根的心沉甸甸的。在此后的日子里,汪常根可谓没睡过好觉了,每天备课至少到深夜,甚至常常到天亮,硬是在短短的时间里把7本历史书备完,利用自习课、别的老师腾出来的课把学生缺的课给补起来,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复习,在那年的中考中,历史成绩非常优秀,获九年义务教育综合评估二等奖,这一届,学校考取13个省示范重点高中,奇迹产生了!家长笑了,孩子笑了,学校领导老师笑了,汪常根疲倦的脸上也露出的淡淡的微笑。此事得到学校的高度赞誉,要给他以应有的补偿,汪常根婉拒了,他说,我不是为了钱,我是为了孩子,我不想让孩子因为这一门课而影响升学。朴实的言语,道出了一个普通老师的心声,不错,为了孩子,为了老区孩子的明天,纵使让他再累再难也无怨无悔。
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!”大概就是这样的缘故吧。所以,21年来,汪常根老师一直以一颗真诚、无私的心扎根在艰苦的老区农村教育中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,无怨无悔。汪常根老师,在希望的绿野上,已托起无数的希望,他必将托起更多的希望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我是一根深扎在老区的根。”(特约通讯员 张斌)